從登高到敬老 重陽習俗的古今變遷

編輯︰聞華

     九九重陽,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,重陽節習俗糅合了多種民俗文化,包括祭祖、登高、賞秋、戴茱萸、食糕餅等等,傳承至今又增加了「敬老」的意義。古今重陽節活動有甚麼變化?這些重陽習俗背後,又有甚麼文化內涵呢?

重陽習俗|祭祖祈福

      重陽節的日子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,「九」在古代是「陽數」,因此九月初九被稱為「重陽」。最早的重陽習俗,源於上古時期的天象崇拜,人們在秋天收穫之際,祭天、祭祖,祈求豐收。

重陽習俗篁嶺曬秋
重陽習俗最早是祭天、祭祖,祈求豐收,南方部分地區仍保留了這個習俗。江西婺源篁嶺,每年九月九日進入曬秋旺季,成為當地的獨特風景。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
      在陝西北部,秋收仍是重陽習俗之一,當地還有「九月裏九重陽,收呀麼收秋忙」的民謠。重陽節當日,人們白天收割莊稼,晚上登山遊玩,在頭上插戴菊花,辟邪祈福。江西婺源等南方山區,則保留了九月九日曬秋的習俗。

重陽習俗|登高賞秋

      漢朝時,重陽習俗普及到全國,糅合了各地民俗文化;唐朝時,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,活動更為豐富。

重陽習俗登高
秋高氣爽,道家認為重陽節這一日「清氣上升」,是升仙的好日子,因此自古有登高賞秋的重陽習俗。圖為山西太原,身穿漢服的遊客登山賞秋。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
      重陽節秋高氣爽,登高、賞秋,也是歷史悠久的習俗,相傳最早始於東漢,源於古人對山岳的崇拜,因此重陽節又有「登高節」之稱。

      歷朝歷代,留下許多關於重陽登高的名作,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「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」王維的「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」

重陽習俗|插茱萸、戴菊花

      插茱萸、戴菊花,是另一個特別的重陽習俗,在唐代已經很普遍。古代的茱萸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小灌木,果實是暗紫紅色,氣味濃烈,可以入藥。

重陽習俗戴茱萸
佩戴茱萸和菊花,是歷史悠久的重陽習俗,古人認為可以辟邪消災。圖為一對老夫妻在重陽節互相為對方佩戴茱萸。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
      古人在重陽日佩戴茱萸和菊花,希望可以避難消災、吉祥臨門。

重陽習俗|菊花酒和重陽糕

      中國的傳統節日,少不了應節美食。重陽節就有飲菊花酒、吃重陽糕的習俗。

重陽習俗菊花酒
古人認為菊花酒明目醒腦,因此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。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
      菊花酒被認為有養生功效,可以延年益壽,消災祈福。重陽糕並非特指哪一種糕餅,各地都有不同的重陽糕,大多以麵粉、紅棗、栗子、豆沙等製成,口感鬆軟。「糕」諧音「高」,寓意步步高升,也與重陽「登高」的風俗對應。

      延伸閱讀:重陽美食承載中國人的孝與愛

      在廣東等南方地區,重陽節還有放風箏的習俗,人們認為可以令晦氣遠遠飛走。

重陽習俗|敬老節

      傳承到現代,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:敬老。

重陽習俗敬老
2012年,中國政府將重陽節定義為「老年節」,各地都會舉行敬老活動。2021年10月,山東青島徐村為長者舉辦「百壽宴」活動。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
      古代重陽節,有祈求長壽的傳統,也有敬老活動,但並不是最重要的習俗。

      1989年,中國將重陽節定義為「老人節」;2012年,全國人大通過新修改的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,確立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「老年節」。登高賞秋、感恩敬老就成為當今最主要的重陽習俗。

相關標籤

1月1日「元旦」的由來

    1月1日到了,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!1月1日稱為「元旦」,也是新一年的開始,不過,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,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「元旦」?

   「元」有開始之意,「旦」指天明的意思,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。在中國古代,「元旦」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,最早出現於《晉書》:「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,其實正朔元旦之春。 」而元旦又稱「三元」,即歲之元(一年之始)、月之元(一月之初)、時之元(一日之初)的意思。然而,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,因此...

冬季冷暖看重陽  

 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,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。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?

  古代有一種說法:「今年重陽不打傘,明年地裏光杆桿。」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(不打傘代表不下雨),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,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。

 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:「重陽無雨看十三,十三無雨一冬旱。」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,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,整個冬天雨雪匱...

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 

  「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」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中的詩句,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,就是插茱萸。

  茱萸是一種植物,有吳茱萸、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。古人在重陽節時,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,根據晉代周處《風土記》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,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,以禦初寒消災避難、預防瘟疫等。

  另外,唐代風俗志《歲華紀麗卷第三》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「重九登高」和「菊制齡、萸繫臂」的風俗。

  為何重陽...

12年才一次!苗族最神秘的古老節日:鼓藏節

鳥籠變燈籠 「照亮」清遠非遺傳承路

中國飲食文化縮影 各地涼粉大不同

1:40

蘭州牛肉麵 憑甚麼成為「中華第一麵」?

我要回應

(可輸入500字)

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,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

WeChat